名医研究
广东省名中医冯小燕传承工作室医案记录——2018.2.1李月娟医案
广东省名中医冯小燕传承工作室
医案记录( 跟师√ 独立□ )
患者姓名:李月娟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54年02月10日
就诊日期:2018.02.01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春分
主诉:心前区闷痛10余年。
现病史:10年前出现心前区闷痛症状,近日发作频繁,每遇深夜发作。平素口服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现症:口干喜热饮,心悸,时发早搏,心前区闷痛,一般凌晨1~2点发作,右侧头痛,遇天冷发作。面色淡白,倦怠。
既往史: 既往有冠心病病史多年。
过敏史: 未发现药食过敏史。
体格检查: 血压125/90mmHg。舌红,苔白腻,脉沉细滑。
辅助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心电图提示缺血改变。
中医诊断: 胸痹
证候诊断: 阴阳两虚
西医诊断: 冠心病
治法:益气养阴,温阳散寒,理气止痛。
处方:生脉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党参20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炙麻黄6g
附子3g 细辛4g 柴胡15g 黄芩12g
桂枝15g 白芍30g 炙甘草15g 丹参20g
檀香10g 砂仁6g 白术10g 干姜12g
川芎30g 白芷6g。
以清水三碗半剪至大半碗,温服,每日一剂。3剂
二诊:2018年02月04日。症状较前改善,凌晨时发心悸,胸闷。舌红,苔腻,脉弦滑。处方: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柴胡15g,黄芩12g,炙麻黄6g,附子5g,细辛4g,桂枝15g,白芍30g,炙甘草15g,丹参20g,檀香10g,砂仁10g,白术10g,干姜15g,玉竹15g,苦参15g,葛根30g,生地20g。6剂,水煎服。
三诊:2018年02月16日。时发心悸、头胀,腿软,平素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沉细。处方: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玉竹12g,柴胡15g,黄芩12g,桂枝12g,白芍24g,炙甘草12g,生龙牡各30g,丹参20g,檀香6g,砂仁6g,干姜10g,生地15g,酸枣仁20g,火麻仁20g,阿胶10g,附子3g,白术10g,大黄3g。3剂,水煎服。
四诊:2018年02月19日。心前区闷痛显著改善,下肢酸困、口干苦减轻。舌暗红,苔白,脉沉缓。处方: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柴胡15g,黄芩12g,丹皮15g,生地20g,栀子15g,桂枝12g,白芍24g,炙甘草10g,生龙牡各30g,陈皮15g,杏仁10g,附子3g,白术10g,干姜6g,茯苓20g,怀牛膝20g,代赭石30g,玄参15g,川楝子15g,生麦芽10g,厚朴15g。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本案患者为阴阳两虚之胸痹。患者年老体衰,脏腑虚弱,肾阳虚衰,不能鼓动五脏之阳气,阳损及阴,而成阴阳两虚。脾肾虚寒,阳气不足,故胸痹在深夜、天冷时发作,此时阴寒最盛,阳气最虚,故心阳不振,心脉痹阻而发为胸痹。胸痹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发病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治疗上应标本兼顾,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整肝脾肾三脏功能,兼以理气活血,温通心阳,活血通络。治以益气养阴,温补三阴为主。药用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柴胡、黄芩、桂枝、白芍清肝疏肝养肝,使肝血充足,肝气畅达,则心血得充,心气得养;川芎、丹参、檀香活血行气止痛;炙麻黄、附子、细辛温阳散寒,通阳止痛;砂仁、白术、干姜温中健脾,理气和胃。诸药合用,使水暖土和,肝木条达,阴血得充,心血得养,阴阳调和,诸症自除。
签名: 陈广进
2018年02月22日
指导老师评语: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胸。高老认为本病常因情志失调,饮食不慎而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司,土不培木,水不涵木,肝失疏泄,致肝脾肾功能失调,心失血养,胸阳不振,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痹阻,发为胸痹心痛。故治疗本病在顾护心脏气阴的同时,尤其注重调理肝、脾、肾三脏。常用生脉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根据多年的经验,多于冠心病,特别是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多合并气虚血瘀,故自拟心痛舒汤治疗冠心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签名: 冯小燕
018 年02月23日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