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医案

广东省名中医冯小燕传承工作室医案记录——2018.5.3陈进源医案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9日 点击数:1,968 字号:

广东省名中医冯小燕传承工作室

医案记录( 跟师√   独立□ )

患者姓名: 陈进源      性别: 男              出生日期:1986年06 月10 日

就诊日期:2018.05.03             初诊         发病节气:大寒

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近10年。

现病史: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近10年,多发,好发部位多在上下唇,有时舌下或舌尖及两侧,疼痛,有黄白色伪膜,有时疡面深陷。治疗半年余溃疡减轻,多单发,但仍此起彼伏,缠绵不愈。患者下唇溃疡如黄豆大,有伪膜,疮面深陷,大便可,纳食可。脉左弦略沉,右滑略数弦。

既往史: 否认心肝肾疾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过敏史:  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36.7℃,P80次/分,BP118/70mmHg,神清,精神一般,患者下唇溃疡如黄豆大,有伪膜,疮面深陷。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及异常。脉左弦略沉,右滑略数弦。

辅助检查:  血常规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   口疮

证候诊断:   血分湿热、阴虚血瘀、阳气不足

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

治法:清热祛湿,凉血养阴,振奋阳气

处方:  贯众10g       连翘10g       大青叶10g      黄连10g   

北五加皮10g   黄柏10g       生侧柏叶10g    生甘草15g

生地黄15g     虎杖15g       生地榆15g       炒白术15g

藿香10g       生薏苡仁30g   紫草30g       蜂房6g

赤芍10g       杭白芍15g     青蒿15g        苍术15g

土茯苓15g     白芷10g       当归15g        炙附子2g

水煎服,7剂。

 

复诊:208511日。药后下唇溃疡愈,3d未出新疡,脉左弦略沉滑,右弦滑略沉,大便稍稀,纳食可,眠可,舌质淡红,苔薄白。

守前方,改贯众为15g,生侧柏叶为15g,炙附子为3g7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

清代齐秉惠《齐氏医案·口疮》云:“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遍所致,当分辨阴阳虚实寒热而治之”。《寿世保元·口舌》曰:“口疮者,脾气凝滞加之风热而然也”,指出上焦实火熏灼、下焦阴火上炎、中焦虚寒和脾虚湿困皆为本病之病机。杨老师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为本虚标实之证,上焦心火亢盛,中焦脾胃湿郁、肝胆湿热、下焦阴虚火旺皆可上薰于口而发生口疮。日久火伤阴血,血分湿热留恋不去;或阴伤邪阻,血脉瘀滞;或过用寒凉损伤脾胃,湿热与脾胃阳虚并存;或阴虚虚甚出现阴阳两虚;或过用寒凉伤阳以致阴虚及阳,湿浊阻于舌,局部黏膜失去温养而糜烂遂生,湿热缠绵,阴阳寒热之病机交错,从而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病难速已。因此,本病正虚为气血不足、脾虚、阴虚、阳虚,而以阴虚为主。标实为火盛、湿热、血热、血瘀,而以湿热血瘀常见。

签名:  杨庆邦

                                                        2018 年05 月27  日

指导老师评语: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学“口疡”“口破”“口疳”等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口腔黏膜病变。口疮的发生,不仅仅是口腔局部的病变,而是整个机体阴阳失衡的结果,与心、脾、胃、肝、肾诸脏腑密切相关。在病位上,口腔溃疡的疮面常发生于舌体、牙龈、口唇、口腔壁等处,可出现糜烂、化脓、红肿、疼痛、出血等症状。口腔溃疡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以阴虚最为常见;标实则多见血分湿热瘀血。清热祛湿养阴凉血为基本治则,并根据虚火实火、气阳虚否、热轻热重、湿之多少随证加减。本例口疮为血分湿热、阴损及阳。关于治疗口腔溃疡应用温热之药,有人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辨证属脾胃虚寒者,治当温补,可以予附子理中汤治疗,应用少量附子倒龙入海,引火下行,而本例患者辨证并非脾胃虚寒,其口疮疮面深陷,为气血不足,阳气温养无力,故在清热祛湿、凉血养阴的基础上,加一味附子,以振奋阳气,促进疮面愈合。其用附子之意,与温阳散寒有别。药进7剂10余天口疮即见愈合,效果出乎意料,可见口疮并非不可用附子等温热之药。只要辨证准确,有是证便可用是药

签名: 冯小燕

                                                          2018 年05 月29 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更多
[打印文章] [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