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了一则一名在广州打拼的24岁男子突发脑出血在家中昏迷的消息,并提醒市民别再熬夜,这引起了社会的热议。我们身边熬夜的人多不多?熬夜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少熬夜对身体造成的损害?近日,记者通过网络调查问卷、街头采访、采访医生等方式开展调查。网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零点之后入睡的市民占了50%以上。
一周熬夜5天以上市民约占五成
2月27日,记者以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有128名市民参与,其中70后市民占16.41%,80后市民占43.75%,90后市民占33.59%。
晚上几点开始上床睡觉?110名受访者表示在11点以后,其中67名市民是在零点之后,所占比例为52.34%。熬夜频率?一周熬夜5天以上的市民约占50%,一周熬夜3—4天的市民约占23%,其中约六成市民能够在凌晨1点前入睡,约三成市民在凌晨1点到2点间入睡,逾一成市民在凌晨2点以后入睡。
晓晓(化名)是一名80后,尚未成家,有着一份“朝九晚五”式的工作,熬夜于她而言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几乎天天如此。“晚睡其实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不想睡觉。”晓晓说,她一般晚上10点半前便洗漱好上床了,但拿着手机刷刷微博、浏览下网页、与朋友聊聊天,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1点。
记者了解到,除了特殊的工作岗位,大多数人熬夜原因同晓晓一样,并非因为工作或者学习需要,而是将时间耗费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上。至于为何熬夜,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左右的市民因工作或学习熬夜,约10%的市民因带娃熬夜,其余的“熬夜党”或在追剧、玩游戏、上网聊天,或因失眠、压力大等,迟迟未能入睡。
约八成市民对熬夜“欲罢不能”
“一般来说,晚上11点之前能够入睡对市民身体是最好的。”市中医院睡眠障碍专科副主任医师冯而标介绍,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人体肝的解毒时间,如果没有入睡,肝无法解毒,不利于身体健康。尤其是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如果这一时间段不能入睡,其体内生长激素就不会增长分泌,导致孩子身材矮小。
此外,长期熬夜还会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失眠、感冒、记忆力下降、痴呆、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冯而标提醒,患有慢性病的人、老年人、白天工作的人以及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晚上最好不要熬夜。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5%以上的市民意识到了熬夜的危害性。其中六成以上熬夜市民觉得熬夜致使其记忆力下降、身体免疫力下降;五成以上市民觉得熬夜后不仅皮肤变差,情绪也变得低落、易怒;96%以上的市民表示想过改正熬夜的习惯,但约80%的人都没有做到。
“为了不熬夜,各种方法都试过了,但就是改不了。”4年前,晓晓换了上班时间固定的工作后,她励志要远离“熬夜党”,将手机设置成晚上10点半自动关机,可还没有坚持半个小时,她就忍不住将手机重新开机,继续熬夜到凌晨一两点,有时候追剧到凌晨四五点才睡,即使早上7点还要起床上班。
熬夜时忌吸烟喝酒干体力活
“做到不熬夜,关键还是要靠个人自觉。”冯而标坦言,虽然大多数人知道熬夜不好,但他们对熬夜危害的认识还是不够,很多人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熬夜一两次没事,或者觉得只要补觉后身体没问题就没事。其实,熬夜的危害是日积月累的,积累到一定程度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建议市民尽量保持规律生活,晚上11点之前进入睡眠状态。
“生宝宝前作息很正常,极少熬夜,但宝宝出生后,每天晚上能睡五个小时就不错了。”在采访中,像杨女士一样有着“甜蜜烦恼”的市民不在少数,他们和需要上夜班的人一样,被动加入了“熬夜党”。
熬夜危害大,那在无法不熬夜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呢?冯而标表示,市民熬夜的时候切忌吃烧烤、薯条、芒果、榴莲等燥热食物,也不要吸烟、喝酒、干体力活。熬夜后,第二天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补觉,这对补充体力有一定的作用。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果蔬,如橙子、胡萝卜、核桃等,可食用西洋参、枸杞子、山药、黄精等养阴益气的药物,对身体进行调理。此外,适当的运动对体力恢复也有一定的帮助,但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