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促进行动之中医康复大讲堂第一期 中风病的早期康复

文章来源:阳江日报 作者:阳江市中医医院康复科 副主任医师 张剑锋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2日

中风病,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其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的脑卒中相似,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临床上常将中风分为急性期、康复期、后遗症期3期。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属于缺血性脑卒中。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脑卒中已经成为全球人口死亡、致残的首要因素。在幸存患者中约有75%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特别是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最重要的是康复治疗的介入。

    

康复治疗的必要性  

许多百姓对康复治疗的认识极为不足。有的人认为中风患者治疗有药物治疗就可以了,压根不需要做康复治疗,他们出院回家后要么自己颤颤巍巍地走动,要么坐轮椅要人照顾。其实这就严重耽误病情了。中风后由于没有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而影响恢复的患者占大多数。其实,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临床医学重在促进病理上的痊愈,而康复医学重在功能恢复(包括躯体功能和精神心理功能)和重返社会。

康复治疗对于脑血管病整体治疗的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显示:中风患者经过及时的系统康复治疗后,第一年末约60%可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自理,20%需要一定帮助,15%需要较多帮助,仅5%需要全部帮助;其中,30%在工作年龄的患者,在病后1年末可恢复工作。相反,没有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的患者的致残率则大大增加。

    

康复治疗的时机  

中风后的康复,该何时开始进行比较好呢?脑卒中的康复应从早期开始。一般应该在发病48小时后、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发展的情况下,在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规范指导下就开始康复介入。首先应以物理因子治疗为主,如良姿位的摆放,患者床上卧位可分为仰卧位、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及健侧卧位,需要针对不同体位,借助枕头、毛巾等为患者摆放适合的体位,正确的体位摆放可预防痉挛过早过强产生、关节挛缩、压疮及手部水肿等而影响运动及生活。只有恢复瘫痪肌力、恢复关节活动范围,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出现,才能更好地恢复行走和生活功能。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见到由于没有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而影响恢复的患者,要么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肩手综合征,要么肌张力异常增高导致关节僵硬,甚至关节挛缩,严重影响了康复治疗的效果和预后,同时也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所以,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康复目标  

1.恢复功能。它指的是,如果脑卒中患者存在功能损害的话,比如说有运动障碍、吞咽障碍、言语障碍、精神心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等,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而得到恢复。

2.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让患者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我们的运动功能、交流功能等等都是为了日常生活服务的。这样患者可以自己来管理自己的生活,可以使他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3.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对于一些处于工作年龄和年龄轻一些的患者更为重要,脑卒中的低龄化,造成了它对康复的要求越来越高。最终的目标,能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恢复社会参与能力。

    

康复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

作业疗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识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

语言治疗:有言语障碍者应进行评估和治疗。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由于患者发病后,一般短时间内不能接受现实,所以常有否认、拒绝、恐惧、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障碍。为了能使患者认清现实,使其能保证治疗,故必须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首先评定患者的心理障碍,再根据病员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可加用适当药物配合治疗,如抗抑郁的氟西汀(百忧解),抗焦虑的多虑平等药口服等等。

文体疗法: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绝对不是随意地活动一下胳膊或是拉拉腿,更不能急于求成地自我强化训练。康复训练一定要在正规医院康复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要及时规范治疗,尽早的最大限度地促进机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使之早日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