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瘀案一例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5日 点击数:4,046 字号:

   马某,男,56岁,2018年5月22日初诊。有“高血压”病史数年,嗜酒抽烟,熬夜不眠。数天前,自觉左侧肢体不遂,口眼㖞斜,头晕目眩,语言不利,口角流涎,小便失禁,舌淡暗,苔白,脉缓无力。此为中风之中经络证,证属气虚血瘀,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12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地龙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桂枝10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水蛭5克、牛膝15克。水煎服,柒剂。

   复诊:服药后左侧肢体肌力稍有恢复,口眼歪斜及口角流涎,头晕目眩等症状明显改善,自觉痰多,进食偶尔吞咽不畅及呛咳,小便频数。按前方去菖蒲、郁金,加半夏15克、天竺黄10克、金樱子15克、补骨脂15克。水煎服,拾剂。

   再诊:拾剂过后,左侧肢体肌力恢复又较前增加。小便频数,痰多及吞咽困难较前改善。但觉胃纳较差,肢体欠温。按上方去半夏、竺黄,加党参20克、白术25克、熟附子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加用辦证针灸。三个月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能够下地独立行走,生活自理。


   按:正气亏虚,不能行血,气虚血瘀,脉络瘀阻,筋脉失濡,故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症,治用补气活血,通经活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方中重用黄芪,重在补益元气,以其他活血药配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袪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诸药合用,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渐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