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指南
乙肝患者要坚持定期复检
乙肝常致慢性感染,最终可形成肝硬化和肝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
案例 林某,男性,39岁,因“身、目、尿黄10天余,伴见右胁疼痛,口干口苦,大便秘结,食欲欠佳,厌油,睡眠欠佳,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等症状”;中医诊断为黄疸(热重于湿),西医诊断为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黄疸型)。
入院时,该病人肝病面容,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中度黄染,全身浅表性淋巴结未及肿大,无蜘蛛痣及肝掌;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击痛阳性。入院后西医予护肝降酶治疗,中医予清热利施、退黄、活血通络,及市中医院消化内科科室特色治疗等,病人症状逐渐改善,11天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明显。
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夏欣祺指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其常见症状主要有:1、全身症状:乏力、体力不支,容易疲劳等;2、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3、 肝外表现:面色晦暗或黝黑,肝掌和蜘蛛痣,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4、体征:黄疸(尿液颜色变深,眼睛、皮肤黄染,皮肤瘙痒等);肝区疼痛(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等);肝脾肿大(肝脏质地变硬、缩小,脾脏肿大等)。
乙肝的诊断主要根据HBV抗原-抗体和HBV-DNA定量的检测;肝功能检查可反映肝脏损害的程度,但无助于病原诊断。乙肝的治疗包括:1、一般治疗,包括:适当休息,对症护肝降酶治疗,补充热量和维生素。2、抗病毒治疗。急性乙肝不需抗病毒治疗。
乙肝的主要传染途径
夏欣祺说,乙肝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及慢性HBV携带者,特别是无症状的携带者。 传播途径主要如下:
1、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输血、血浆和各种血制品,包括丙种球蛋白,均可传播乙型肝炎。
2、 母婴传播。患急慢性乙肝和携带HBsAg的母亲可将HBV传给新生儿,尤以后者为主要的感染类型。
3、 性接触传播。与HBsAg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4、 医源性传播。医护人员皮肤不慎被带有HBsAg阳性血液的针头刺破后,易造成感染。血透室、肾移植室、口腔科、肿瘤科和接触血液的生化、血液实验室的工作者是高危险人员。
5、 生活接触传播。一般接触不致传播,但经常密切接触也可导致HBV感染。如双方接触时,双方粘膜无破损则不致感染。
6、 经口传播。经口感染可能不是经过肠道,而是通过破损的口腔粘膜传播。
解答常见的问题
1、接吻会不会传播乙肝?
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查到完整的乙肝病毒,所以在和恋人接吻时由于口腔粘膜破损造成乙肝传播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由于唾液中乙肝病毒含量极少,所以感染乙肝的几率微乎其微。
2、乙肝患者不能别人接触吗?
乙肝患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把牙刷、剃须刀等用品与他人分开,进餐使用公筷,患有乙肝的妇女注意经期卫生,就不会把乙肝传染给别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正常上学、工作,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3、成年人要接种疫苗吗?
处于HBV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医务人员、和HBsAg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新入伍的军人、保育人员、运动员等。
4、保肝药多多益善?
慢性乙肝的病人经常会超出医生建议范围吃很多所谓“保肝药”、保肝保健品,其实对肝脏并不一定有利。因为药剂量过大,品种过多或疗程过长,只会加重肝脏的代谢,有诱发药物性肝炎、於胆型肝炎、重症肝炎等可能。
5、乙肝妈妈不能哺乳?
乙肝患者的乳汁中HBsAg呈阳性,可能传染乙肝病毒。母乳喂养的乙肝病毒清除率要高于奶瓶喂养。 在婴儿出生后24-48小时内,实施疫苗预防注射后,小儿基本上能避免通过哺乳染上乙肝病毒。但乳头有出血和溃疡都不宜用母乳喂养。
6、患乙肝的女性,可以怀孕吗?
有乙肝的女性怀孕了不一定会传染宝宝的,要做个乙肝病毒DNA检测。在乙肝病毒DNA正常下一般是不会传染给宝宝的。如果检测结果不正常那就必须要在怀孕的最后三个月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每月一次。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出生后第2、3月也要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第2、6月还要注射乙肝疫苗,注射部位要分开。
乙肝病毒携带者 日常注意事项
1、忌辛辣。
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
2、忌烟。
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
3、忌酒。
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
4、忌食加工食品。
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5、忌滥用激素、抗生素。
“是药三分毒”。药物对肝肾多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6、忌乱用补品。
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7、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
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
8、忌高铜饮食。
肝功能不全时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内积聚。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医学专家指出,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故肝病病人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9、忌生活不规律,忌劳累。
“三分治七分养”。肝为人体重要代谢器官,肝炎病人功能异常,营养失调,故疲乏无力,需多休息。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每天坚持做适当运动,劳逸结合很重要。
10、忌情志不畅。
肝病患者应忌恼怒、悲观、焦虑等,因为肝病患者久治不愈,常使人焦虑,胡思乱想,易发火而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舒。
11、忌乱投医。
不要轻信江湖游医及广告,以免延误了正确的治疗,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案例 林某,男性,39岁,因“身、目、尿黄10天余,伴见右胁疼痛,口干口苦,大便秘结,食欲欠佳,厌油,睡眠欠佳,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等症状”;中医诊断为黄疸(热重于湿),西医诊断为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黄疸型)。
入院时,该病人肝病面容,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中度黄染,全身浅表性淋巴结未及肿大,无蜘蛛痣及肝掌;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击痛阳性。入院后西医予护肝降酶治疗,中医予清热利施、退黄、活血通络,及市中医院消化内科科室特色治疗等,病人症状逐渐改善,11天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明显。
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夏欣祺指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其常见症状主要有:1、全身症状:乏力、体力不支,容易疲劳等;2、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3、 肝外表现:面色晦暗或黝黑,肝掌和蜘蛛痣,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4、体征:黄疸(尿液颜色变深,眼睛、皮肤黄染,皮肤瘙痒等);肝区疼痛(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等);肝脾肿大(肝脏质地变硬、缩小,脾脏肿大等)。
乙肝的诊断主要根据HBV抗原-抗体和HBV-DNA定量的检测;肝功能检查可反映肝脏损害的程度,但无助于病原诊断。乙肝的治疗包括:1、一般治疗,包括:适当休息,对症护肝降酶治疗,补充热量和维生素。2、抗病毒治疗。急性乙肝不需抗病毒治疗。
乙肝的主要传染途径
夏欣祺说,乙肝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及慢性HBV携带者,特别是无症状的携带者。 传播途径主要如下:
1、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输血、血浆和各种血制品,包括丙种球蛋白,均可传播乙型肝炎。
2、 母婴传播。患急慢性乙肝和携带HBsAg的母亲可将HBV传给新生儿,尤以后者为主要的感染类型。
3、 性接触传播。与HBsAg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4、 医源性传播。医护人员皮肤不慎被带有HBsAg阳性血液的针头刺破后,易造成感染。血透室、肾移植室、口腔科、肿瘤科和接触血液的生化、血液实验室的工作者是高危险人员。
5、 生活接触传播。一般接触不致传播,但经常密切接触也可导致HBV感染。如双方接触时,双方粘膜无破损则不致感染。
6、 经口传播。经口感染可能不是经过肠道,而是通过破损的口腔粘膜传播。
解答常见的问题
1、接吻会不会传播乙肝?
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查到完整的乙肝病毒,所以在和恋人接吻时由于口腔粘膜破损造成乙肝传播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由于唾液中乙肝病毒含量极少,所以感染乙肝的几率微乎其微。
2、乙肝患者不能别人接触吗?
乙肝患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把牙刷、剃须刀等用品与他人分开,进餐使用公筷,患有乙肝的妇女注意经期卫生,就不会把乙肝传染给别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正常上学、工作,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3、成年人要接种疫苗吗?
处于HBV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医务人员、和HBsAg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新入伍的军人、保育人员、运动员等。
4、保肝药多多益善?
慢性乙肝的病人经常会超出医生建议范围吃很多所谓“保肝药”、保肝保健品,其实对肝脏并不一定有利。因为药剂量过大,品种过多或疗程过长,只会加重肝脏的代谢,有诱发药物性肝炎、於胆型肝炎、重症肝炎等可能。
5、乙肝妈妈不能哺乳?
乙肝患者的乳汁中HBsAg呈阳性,可能传染乙肝病毒。母乳喂养的乙肝病毒清除率要高于奶瓶喂养。 在婴儿出生后24-48小时内,实施疫苗预防注射后,小儿基本上能避免通过哺乳染上乙肝病毒。但乳头有出血和溃疡都不宜用母乳喂养。
6、患乙肝的女性,可以怀孕吗?
有乙肝的女性怀孕了不一定会传染宝宝的,要做个乙肝病毒DNA检测。在乙肝病毒DNA正常下一般是不会传染给宝宝的。如果检测结果不正常那就必须要在怀孕的最后三个月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每月一次。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出生后第2、3月也要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第2、6月还要注射乙肝疫苗,注射部位要分开。
乙肝病毒携带者 日常注意事项
1、忌辛辣。
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
2、忌烟。
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
3、忌酒。
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
4、忌食加工食品。
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5、忌滥用激素、抗生素。
“是药三分毒”。药物对肝肾多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6、忌乱用补品。
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7、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
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
8、忌高铜饮食。
肝功能不全时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内积聚。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医学专家指出,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故肝病病人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9、忌生活不规律,忌劳累。
“三分治七分养”。肝为人体重要代谢器官,肝炎病人功能异常,营养失调,故疲乏无力,需多休息。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每天坚持做适当运动,劳逸结合很重要。
10、忌情志不畅。
肝病患者应忌恼怒、悲观、焦虑等,因为肝病患者久治不愈,常使人焦虑,胡思乱想,易发火而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舒。
11、忌乱投医。
不要轻信江湖游医及广告,以免延误了正确的治疗,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上一篇:多活动面部肌肉可推迟老年斑的出现[ 01-01 ]
下一篇:食疗——吃出健康[ 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