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指南
关注你的睡眠
睡眠障碍专科 冯而标
睡眠和饮食一样至关重要,是人体必须品。人一日三餐,而睡眠占整个生命
的三分之一时间。据近年的全球睡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因失眠、易醒、多梦等睡眠时间不足与睡眠质量问题而存在睡眠障碍者高达42.5%。面对4成国人睡眠障碍的严重局面,已引起有关部门与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但是,绝大多数患者对睡眠障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还缺乏应有的重视。
睡眠障碍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睡眠障碍既可见于正常人,也可以是各种疾病的伴随症状,或者是单独的疾病。睡眠障碍粗略可以分为失眠,睡眠过度和觉醒障碍三大类。其中失眠最常见,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失眠症的类型、原因和治疗。,
一.失眠症的定义
失眠症是以难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有:睡眠潜入期延长(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夜间觉醒次数增多或凌晨早醒);睡眠质量差(多恶梦);总睡眠时间减少;日间不良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简言之,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且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二.失眠的分类和病因认识
按病程分类可分为:短暂性失眠、短期性失眠和慢性失眠。
短暂性失眠(小于一周):大部分人在经验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时;
生病时;至高海拔的地方;或者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轮班的工作等)都会有短暂性失眠障碍。 这类失眠一般会随着事件的消失或时间的拉长而改善,但是短暂性失眠如处理不当部分人会导致慢性失眠。
短期性失眠(一周至一个月):严重或持续性压力,如重大身体疾病或手术、
亲朋好友的过世、严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际关系问题等可能会导致短期性失眠。这种失眠与压力有明显的相关性。短期性失眠如果处理不适当也会导致慢性失眠。
慢性失眠(大于一个月):慢性失眠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且较难去发现,许多的慢性失眠是多种原因合在一起所造成的。慢性失眠的原因包括:(1)躯体方面的疾病导致失眠;(2)神经疾患或情绪障碍导致失眠;(3)使用药物、酒精、刺激物、或毒品等导致失眠;(4)有睡醒周期障碍或不规律而导致失眠;(5)睡前小腿有不舒服的感觉或睡觉中脚会不自主的抽动而导致失眠;(6)睡觉打呼噜、不规律的呼吸或其它呼吸障碍而导致失眠;(7)原发性失眠。
按病因分类:可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一般因上述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失眠称之为继发性失眠;而另外一种则称为原发性失眠。
三.睡眠不足造成的危害
1、易患心脏病、中风: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上夜班会使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加3倍。如果两个晚上不睡觉,血压就会升高。
2、易患内分泌疾病:瑞典卡罗林斯卡医院及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睡眠不好或太少的人易患糖尿病,因人在这种睡眠不足时体内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
3、降低生活工作效率:睡眠不足使人白天昏昏欲睡、思路不清、工作无法协调;儿童变得易怒,可能会惹是生非。
4、易导致各种事故:英国一项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引发的交通事故与饮酒过量引发的交通事故一样多。每年有5万英国人因司机疲劳驾驶而死亡或严重受伤。
5、易导致肥胖:睡眠时产生控制脂肪和肌肉的生长激素。
6、 影响儿童生长:人在深睡阶段释放生长激素,睡眠不好的孩子生长缓慢。
7、 易患感冒、癌症:研究表明如果两个晚上不睡觉,免疫系统就会发生变化,使人难以抵抗传染病;免疫功能的减弱还会使抵御早期癌症的能力降低。
8、 易导致精神错乱、抑郁症:科学家们征求了志愿者,用工具或药物剥夺了他们一段时间的睡眠,不良反应在不准睡觉的24小时就出现了,幻觉在3天后出现,受试者回答问题词不达意,对最近发生的事情健忘。研究还表明,失眠者中患抑郁症的人数是正常人的3倍。
9、 缩短寿命:用老鼠做的实验表明,连续两周(相当于人的3个月)不许睡觉,老鼠则死亡。
四.失眠的治疗
由于失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因此治疗失眠应该治疗失眠的病因。治疗原则:对因治疗。
(1)药物治疗:因为服用方便,取效快,药物治疗失眠是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但也可引致医源性失眠。如果患者长期服用睡眠药物,可能妨碍形成自己的应付失眠的方法。目前,全球广泛使用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治疗失眠。可以治疗失眠的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非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物、非处方睡眠药物。其中巴比妥类由于毒副作用大已经基本退出临床治疗领域。临床最常用的是苯二氮卓类镇静安眠药。这类药物可以使失眠者容易入睡,觉醒次数减少并增加睡眠时间,但长期使用维持睡眠对人体有不利影响。研究证明,服用镇静安眠药物的睡眠与正常睡眠并不相同,多种镇静安眠药物抑止快波睡眠并使慢波睡眠S4期减少,让人呈浅睡眠状态,应避免长期给药。在任何情况下,为防止药物依赖,药物治疗应该是短期的。从心理的角度来讲,让慢性失眠患者长期使用药物会强化患者的想法,即自己不能够控制自己的睡眠。
(2)养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睡眠卫生习惯的培养是治疗失眠的必须手段。目前提倡失眠的治疗应该在睡眠卫生教育基础上配合药物或心理治疗,方能达到短期和长期疗效并存。睡眠卫生教育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加强患者对相关健康习惯和环境因素对睡眠影响的认识和意识;第二是向患者推广更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培养正确的睡眠卫生习惯包括:睡眠要守时;晚餐以后避免兴奋性食物;避免饥饿入睡;把卧室作为睡觉的专用场所;在下午和傍晚时分定时进行体育运动,但失眠者睡前不要做剧烈运动;在睡觉期间尽可能避免噪音、光线和过高的温度。
(3)心理治疗:通过各种心理治疗方法,调整认识态度,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避免产生不良的自我暗示,减轻紧张、焦虑和不安,促使其保持愉快的情绪。对暗示性高的轻度失眠者使用安慰剂可有良好的效果。放松训练、行为疗法或气功的应用,都能不同程度地帮助失眠者恢复正常睡眠。另国外有报道用剥夺睡眠的方法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失眠。其中认知行为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五.中医中药治疗睡眠障碍的优势
药物(西药)治疗睡眠障碍是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但临床证明西药会有依赖性、白天思睡、停药综合征等不良作用,甚至导致医源性失眠(浅睡眠状态)。事实上,由于西药服用方便,起效快捷,有不少患者乐于接受。只是当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事件后才求助于中医。其实中医早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睡眠的论述。《内经·营卫生会》提出了营卫循环的睡眠理论,载:“人受气于谷..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卫二气的规律性运行,在人体表现为节律性的寤寐交替。生理情况下,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当卫气行于阳分时,人的精力旺盛,表现为觉醒状态;当卫气行于阴分时,人的精神困顿,表现为昏沉欲睡。
人的睡眠是营卫之气正常循行,阴阳之气规律转化的结果,这种规律性遭到破坏,则人体就表现出睡眠的障碍。针对西药治疗睡眠障碍的不良作用,我院睡眠障碍专科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结合针灸(包括无痛腹针、体针)、耳穴压豆、刺络放血等传统疗法,攻逐实邪,调补脏腑,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营卫循行规律,以恢复人体睡眠—觉醒规律,达到停药后,无西药依赖作用及不良反应。
在门诊病人中,原已服用西药的患者占相当的比例。对于这类病人,我们一般不主张立刻停用西药,以免引起症状反跳。而是嘱其在服用原有西药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待症状减轻,疗效稳定后再有计划地减停西药。
失眠病人多不需要住院治疗,流动性大,且求医心切,往往不顾病史长短,病情轻重,只求速效,缺乏足够的耐心坚持治疗,甚至不能耐心候诊。纯中药治疗1周内效果大多不如西药,因此影响了部分病人的复诊积极性。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