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6日 点击数:3,192 字号:

小寒|“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202001061942190475.Jpeg

202001061942194086.Png小 寒202001061942193500.Png


  每年阳历的1月5日前后是小寒节气,此时太阳黄经为285度。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

 

202001061942193260.Png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一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对人体的作用。小寒节气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所以在进补时不要被“五味之所伤”。

  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冬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202001061942191155.Png小寒食疗要点202001061942191442.Png


  每年的农历立冬到立春时节,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但是进补并非只是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进补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将黄芪、党参、当归、田七等与鸡、鸭或狗肉同煮食,或是长时期过量服用人参、鹿茸、阿胶、白木耳等药物,反而对身体有害,因此,冬令进补一定要“有的放矢”,切莫“多多益善”

 

202001061942191612.Jpeg

 

202001061942190613.Png小寒食疗方202001061942198742.Png

 

202001061942197781.Jpeg

 

羊肉粥

  【配料】新鲜精羊肉150~20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细葱3根,细盐适量。  

  【制作】先将羊肉洗干净切成肉丁,与粳米同入沙锅内,加水800毫升左右,先用武火煮至肉烂米开花,转为文火慢熬。将生姜、葱切碎,待粥将熟时,加入姜、葱、细盐,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餐趁热服食。

 

202001061942195389.Png小寒养生项目——三九膏肓保健灸202001061942193646.Png

 

 

202001061942199635.Png

  膏肓穴是常用的保健强身要穴,多用于补虚,尤重益气与扶阳。有关膏肓穴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唐代医家孙思邀的《备急千金要方》。其认为"膏育俞无所不治,主赢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重灸膏肓俞穴对脏腑虚损性疾病颇为有效。《千金方》记载膏育俞"灸讫后令人阳气壮旺”,当久病不愈、身体呈现赢弱消瘦状态时,最适宜取膏育穴施灸,可以起到扶阳固本、升阳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使身体恢复强壮。选择三九天时进行膏肓穴艾灸对改善个人体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医学入门》载膏肓穴"主治阳气亏弱,诸风痼冷”,灸疗膏肓穴可治疗恶寒、手足厥冷等阳气不足的症状。对于阳虚体质人群容易出现的腹痛腹泻,完谷不化,或呕吐清涎,饮食少进,或小便频数不禁,尿色清白,或腰腿沉重,或阳事不举,精寒早泄,或遍身关节拘急疼痛等具有良好调理作用。

 

 

医生简介

202001061942193843.Jpeg

黄瑞聪 主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硕士研究生,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负责人,中医体质养生讲师,广东省“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特长:擅长利用中医药手段养生保健及慢性病管理和干预,对体质调养和亚健康的调理有良好心得。对颈肩腰腿痛、疲劳综合征、失眠、情志病、月经不调、痛经、肥胖症等有较好的诊疗经验。娴熟运用食疗、针刺、艾灸、推拿整脊、刮痧、拔罐等特色针灸疗法于养生保健。

 

--- END ---

供稿|治未病科  黄瑞聪

编辑|曾倩萍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更多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心情排行]